首页 > 财经 > 正文
17

多管齐下迎峰度夏保供电

2023-06-26 10:57:06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6609   

多管齐下 迎峰度夏保供电

近日,华北、黄淮等地迎来今年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打破历史同期纪录。随着气温上升,用电负荷持续攀升,迎峰度夏电力保供面临“烤”验。各中央企业压实责任、持续发力,把能源电力保供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全力增产增供稳价,保障能源电力稳定供应和经济社会稳定运行。

全力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在北京延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运维人员在±500千伏延庆换流站开展设备巡检和红外测温,保障电网安全平稳运行;国家电投启动“能源保供工作专班”等机制,组织开展“能源保供专项督查”专项行动,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落实;中国华电部署强化检修质量管控,落实精品大修要求,确保机组“调得起、转得稳、发得足”……面对即将到来的用电高峰,以及部分区域阶段性电力供应紧张形势,中央能源企业未雨绸缪,全力做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

针对今年的迎峰度夏电力供需形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在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2023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13.7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左右。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气候,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1亿千瓦左右。

国务院国资委提出,中央企业既要立足当前迎峰度夏保供安全,也要着眼保供长效机制建设,持续提升中央企业在能源电力保供方面的支撑和兜底作用。煤炭、石油石化企业要着力提高电煤和天然气供应能力,发电企业要应发尽发、多发满发,电网企业要坚守电网安全生命线和民生用电底线,全力保障迎峰度夏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未雨绸缪应对电力负荷高峰

近年来,气温对用电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我国电力负荷“冬夏”双高峰特征日趋明显,夏季降温及冬季取暖负荷占比越来越大,部分省份夏季降温负荷占最高用电负荷比重达到40%~50%。

“电力供应和需求多方面因素交织叠加,给电力供需形势带来不确定性。”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分析,电力供应方面,降水、风光资源、燃料供应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电力消费方面,宏观经济增长、外贸出口形势以及极端天气等则给消费需求带来不确定性。

专家表示,当前,我国电力系统仍存在调节能力不足、保供压力大等突出问题。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但其固有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特征,使得高比例接入电力系统后,增加了系统调节压力。此外,一些地方受降水、温度等气象方面的影响存在用电紧张情况,迫切需要有机整合源、网、荷、储各类调节资源,挖掘需求侧调节潜力,通过灵活调节、技术改进等手段为系统持续稳定运行提供支撑。

据了解,为提前应对多地可能出现的用电攀升情况,中央企业提前做好煤炭生产规划部署,稳产保供。国家能源集团产煤量自2021年10月份以来连续20个月保持5000万吨峰值水平。6月初,集团火电厂总库存超过3359万吨,可用天数超28天,为迎峰度夏提供了坚实保障。

相关企业密切跟踪气象变化,超前安排应急资源。近日,南方电网公司完成了13条直流工程的年度“体检”。随着南方区域进入“龙舟水”降水集中期,南方电网广西分公司应用直升机、无人机等加强架空输电线路隐患排查。三峡集团动态梳理水电站大坝安全问题清单,深入分析地质灾害、设备故障等各类风险,切实抓好大坝安全风险防范和隐患治理。

多措并举满足社会用电需求

随着稳经济政策措施效应进一步显现,我国各产业用电量全面增长。来自南方电网的用电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南方五省区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7%,其中,医药、汽车、专用设备等九大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环比增长9.1%,与新能源相关的行业用电保持高位增长,线下消费日益活跃带动第三产业电量增长亮眼。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分析,今年迎峰度夏期间,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主要是南方、华东、华中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偏紧,存在电力缺口;东北、华北、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建议,一要全力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力燃料安全稳定供应,继续保持煤炭稳定供应;二要加快重点电源电网工程建设,提升电力系统调节支撑能力,加快度夏前网架补强以及新建电厂的并网工程;三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电力保供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跨省跨区电力交易机制,健全完善市场化电价形成机制。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本网站由 财经产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  www.cata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产业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15281号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邮箱:bgm123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