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工作启动
2023-03-28 08:23:39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5755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工作启动
围绕药物研发、基因研究、生物育种、新材料研发等重点领域科研需求展开
据新华社3月27日报道,为贯彻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科技部会同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期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工作,紧密结合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基础学科关键问题,围绕药物研发、基因研究、生物育种、新材料研发等重点领域科研需求展开,布局“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前沿科技研发体系。
对此,深思考创始人、人工智能算法科学家杨志明博士表示,人工智能与各学科的研究正在进行深度交叉与融合。比如,人工智能驱动癌症研究、药物研发、物理计算等。人工智能是利器,既可作为工具驱动各个学科的研究,又可与各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一些前沿研究方向。
引领科研范式变革
据新华社报道,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新前沿。我国在人工智能、科研数据和算力资源等方面有良好基础,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布局和统筹指导,以促进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推动资源开放汇聚、提升相关创新能力。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是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产物。专家表示,借助机器学习在高维问题的表示能力,人类可以更加真实细致地刻画复杂系统的机理,同时可以把基本原理以更加高效、更加实用的方式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已在很多科学研究领域展现出超越传统数学或物理学方法的强大能力,但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体系化布局、重大系统设计、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生态构建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人工智能对科研的重要性及深远影响不言而喻。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司长陈家昌此前表示,人工智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渗透性、扩散性和颠覆性的作用。特别是在科研端,人工智能为生物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的一些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正在引领科研范式的变革。
新华社报道称,科技部将推进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创新,发展一批针对典型科研领域的“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用平台,加快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高性能计算中心与智算中心异构融合发展,鼓励绿色能源和低碳化,推进软硬件计算技术升级,鼓励各类科研主体按照分类分级原则开放科学数据。
人工智能恰逢其时
辅助科学研究,只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应用前景。事实上,人工智能在国防、工业、教育、文化、社交等领域大有用武之地。
一位来自微软的技术专家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ChatGPT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否是一个基点需要持续观察。从目前情况看,各行各业对导入OpenAI相关的应用或服务保持高度热忱。”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一方面,国内学者提出神经形态完备性的概念,开展了相关理论研究,研发出异构融合的类脑芯片。另一方面,国内科研机构研发中文多模态的预训练模型和图文音三模态的大模型,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陈家昌表示,科技部将把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增长引擎,继续给予大力支持。一是推动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创新体系,加快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技术攻关。二是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在重大应用场景中锤炼技术,升级迭代,培育市场。三是推动建立人工智能安全可控的治理体系。四是全方位推动人工智能开放合作。
新华社报道称,下一步,科技部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渗透性、扩散性和颠覆性强的特性,逐步构建以人工智能支撑基础和前沿科学研究的新模式,加速我国科学研究范式变革和能力提升。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猜您喜欢